今天早上我坐地铁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地铁被黄色的花朵刷屏了,好好看~
于是,我愉快的拿出手机拍了张自拍发了朋友圈。(ps:留言说我胖了的朋友已经被我拉黑了,再见)
在与朋友们互动的同时,我试图用早上还没睡醒的脑子理解下到底是哪家土豪公司投的广告,但是我看了两眼就宣告放弃。好像是拉卡拉,也好像是某家信用卡,但是他又列了海底捞、必胜客等一大堆餐饮?可能是我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吧。
看到这里,我强烈建议杭港地铁给网易云音乐送一面锦旗,特别特别大的那种。
其实,在今年3月网易云音乐专列刷屏朋友圈之前,并不是没有土豪包过地铁,只是频率那么高。自从网易开发出了这个新地图之后,很多玩家都跃跃欲试——好像只要包地铁+纯色打底+白色方框+“自以为吸引眼球的”短文案+先拍照再二次传播,就能线下+线下的进行一次立体式的事件营销了。
所以,我在这半年里时不时会在朋友圈看到杭州地铁里层出不穷的广告案例(之前不太坐地铁,只能从朋友圈看图了),但是无一例外的转发者都是广告主所在企业的员工,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非常崇敬的拍手留言说“有钱”——有钱刷这么大一个存在感。
刚回家之后网上搜索了一下,过去半年被网易云音乐带跑偏的广告主还挺多的,从京东、某钻戒、某微商,都充满了尬聊的气质。(大学的那个好像还有蛮多人传播的,毕竟内容质量相对不错,而且有母校情结加持)
有些“借鉴”的比较到位的广告主,连真人出镜这一点都完美呈现了,多么强大的学习能力。
这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形式上满分,但是在内核上,一掷千金的广告主们真的明白网易云音乐专列刷屏的真相了吗?
地铁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载体,在一个封闭的时空(一般坐地铁至少坐一站吧)里集中展示能够起到一种强化传播的作用,然而如果把同样的内容做成海报发朋友圈,或者做成公交车站旁的广告,也会有一大堆人愿意转发的。
音乐专列火的核心是因为内容,而不是地铁。
勾人的是文案,其他都是辅助,并不是包下地铁,写上几段文字就会有一大堆人哭着转发的。
现代人(特指会坐地铁那群人)发朋友圈,其实是一件内心戏很足的事情,他得考虑这个内容是不是符合我的人设,这个时间点是不是符合我的时间表(别被老板发现你迟到早退),如果能够帮助我撩妹撩汉那就更好啦。
所以,有些广告主刷的内容实在是,让我有些怀疑是不是品牌部混进了竞品的卧底?
这位哥哥就差没说“我们一起来交配吧”了
这位求婚的哥哥顺利结婚了吗?想送上我迟到的祝福
这是一家钻戒品牌在深圳地铁上做的一次包车广告中不算最污的两条,40万(据我所知的在深圳包地铁的价格)的广告预算,至少过过脑子吧,有多少人会愿意主动拍照转发这样的内容?
网易云音乐是在谈感情,但是谈法很重要。
会有人发这张照片,大概是因为希望有一个人告诉他“你别走”。
会有人发这张照片,大概是因为希望有一个人告诉他“我也是”。
就是因为有些人真的很想说“老子想搞对象”,但明说很失礼,出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社交礼仪,我们不得不改成:
我听过一万首歌,看过一千部电影,读过一百本书
却从未俘获一个人的心
明明是想直接问“你也一个人,为什么不跟我好?”,但只能说:
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
只有这样的文案才会被转发呐,以下这些图片,只能活在广告主自己人的朋友圈里,1天。
这个广告真的除了微商本人,不会有人愿意关注的吧?
京东这个我要强烈建议一下,二次传播也考虑下肖像权的问题好么?
之前看到过一个段子:
刚刚新闻说一个年轻人杨某因为经常熬夜猝死,所以在这里真心奉劝大家,最好不要姓杨。
那些,因为网易云音乐包地铁火了,所以就去包地铁的广告主们,不如考虑多看点营销案例吧,特别是国外做过比较成功国内还没有人搞过的?比如说丢书大作战这种模式,哪怕被喷抄袭,也好过被人家当做是xxx的第二波呐?短时间内复制别人的形式,几乎等于是再给上家做后续,别人才不会记得是谁做了广告,只会记得今天有个土豪在学xxx,还学的很烂,打一个成语——东施效颦。
好了好了,不吐槽了,举几个值得借鉴的例子吧。
被人们称为“黑猫宅急便”的物流公司――大和运输(ヤマト運輸)于2015年在涩谷站设置了一只巨大黑猫。
在广告公司电通为黑猫宅急便设计的这个车站海报中,黑猫的毛完全采用软乎乎、毛绒玩偶一样的毛发。这个立体海报也不断引发人们合影、在SNS上议论。
要解释一个不太容易理解、或者可能并不吸引普通人的服务,首先强调品牌,效果要好得多。图片来源 | advertimes
实际上,这是为了宣传黑猫宅急便推出的两项新服务。但是,想解释清楚规则与目标客户都不同的新服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消费者也未必有耐心听完,一只巨大的毛绒猫倒是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电通也投放了电视广告与车站垂悬广告,采用同样色系建立关联度,为进一步说明服务留下了空间。
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情人节当天,在北京西单地铁站种下了桃花林——在地铁通道的两侧是该剧的推广海报,桃花枝蔓延了通道顶部,并且还挂有25种不同文案的桃花签,配合投影仪,呈现出花瓣流动的效果,宛若一场桃花雨。在视觉上呈现出粉色、浪漫的气息;嗅觉上,有香氛机制造桃花香;听觉上,现场播放着该剧主题曲。优酷直接把剧中夜华为素素承诺过的“许你十里桃花”的愿望变为大家能体验到的现实,引起众多路人拍照留念,在社交网络上自传播。
如梦如幻的桃花林
乘客忍不住回头观望拍照
乘客可摘取桃花签,求得好运
去年年底,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的通道内出现了1万个二维码, 覆盖长度达12米,这些二维码由可撕掉的磁贴拼接而成,并注释着“每天有1万种孤独流经这个城市,扫描二维码认领属于你的那一份”。
这是网易新闻的年终品牌传播,他们对于互联网年轻一代的洞察是“孤独”,并借用二维码来表达“个体孤独”和“群体热闹”这两个相对的状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已经变成了解这个世界的通行证,外界的热闹嘈杂愈发衬托出个体的孤独寂寞。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回顾今年成功或失败的地铁广告,建议还是走点心吧》的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rchuangye.com/article/2476.html